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发病因素

2017-06-19 18:32:13 来源:
分享:

小孩子本就处于1个活泼好动的时期,许多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常常是不能够安静下来,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不理解的人们当作是1种好的表现,时间久了,小儿多动症的长时间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那么,小儿多动症都有哪些病发因素呢,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发病因素?

1、脑组织器质性侵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进程异常;儿童诞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这样的儿童易得多动症。这是主要的引发多动症的缘由。

2、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也是主要的引发多动症的缘由,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下降,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斟酌药物治疗。非母乳豢养的儿童,父母特别应当注意这1缘由。

3、遗传因素:1部份观点认为,先天体质缺点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点,从而导致多动。这一样属于引发多动症的缘由。

4、心理因素:由于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轻视等都将使孩子遭到重大精神创伤,致使抽动或多动等行动异常。

几种临床表现

注意缺点

该障碍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因此,患儿在听课、造作业或做其它事情时,注意力常常难以保持持久,好发愣走神;常常因周围环境中的消息而分心,并东张西望或接话茬;做事常常难以持久,常常1件事未做完,又去做另外一件事;难以始终地遵照指令而完成要求完成的任务;做事时也常常不注意细节,常因粗心大意而出错;常常故意躲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写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常常丢三拉四,遗失自己的物品或好忘事;与他/她说话,也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等。

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儿童比,儿童的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的水平。活动过度多起始于幼儿初期,但也有部份患儿起始于婴儿期。在婴儿期,患儿表现为格外活泼,爱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当开始走路时,常常以跑代步;在幼儿期后,患儿表现好动,坐不住,爱登高爬低,翻箱倒柜,难以安静地做事,难以安静地顽耍。上学后,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发病因素,因遭到纪律等限制,患儿表现更加突出。患儿上课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常常玩弄铅笔、橡皮乃至书包带,与同学说话,乃至下座位;下课后招惹同学,话多,好奔跑喧闹,难以安静地顽耍。进入青春期后,患儿小动作减少,但可能主观感到坐立不安。

好冲动

该障碍患儿做事较冲动,不斟酌后果。因此,患儿常常会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他人的谈话;会常常打扰或干涉他人的活动;老师问话未完,会常常未经允许而抢先回答;会常常登高爬低而不斟酌危险;会鲁莽中给他人或自己造成伤害。患儿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1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乃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动。

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部分该障碍患儿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虽然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和认知障碍,患儿常常出现学习困难,学业成绩常明显落后于智力应有的水平。案例中小强的情况也足以说明这1特点。

情绪行动障碍

部份该障碍患儿因常常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及同伴的排挤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约20%~30%的患儿伴随焦虑障碍,该障碍与品行障碍的同病率则高达30%⑸8%。与同龄人相比,得了ADHD的青少年在情感上显得较不成熟。而且会较多地伴随对峙违背障碍、冲动、发脾气、吸毒、犯法等情绪和行动问题,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发病因素。现在已有研究表明,小儿多动症有哪些发病因素,多动症的孩子如不积极治疗很容易致使青少年犯法。事实上,情绪和行动障碍常常是多动症患儿社会功能侵害的1个重要缘由。

温馨提示,如果小孩子天生就具有注意缺点,就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也是小儿多动症的1种关键因素,长时间不能够注意力集中地去做事情,就容易致使智力低下,特别是家庭关系不和睦的人们,就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发育。

分享: